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2128|回复: 5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红军邮 “军杠” 票的历史资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7-1-11 22: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最近整理资料,发现一篇关于红军邮军杠票的文章,是1997年的鸿雁传邮邮刊,是吉林当地的民间邮刊,上面有红军邮军杠票的介绍文章,应该是我见过的最早介绍军杠票的文章了,现发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文章的观点现在有些看来是不对的,例如认为图案中军服有问题,但毕竟是军杠的历史资料,与大家共享。谨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及义务兵专用邮票发行15周年。
文章全文:揭开面纱看军邮(作者:雁子
义务兵专用邮票(以下简称红军邮)于1995年8月1日开始在沈阳军区试用,1996年8月1日停发,1997年4月15日停用,红军邮一发行,就引起广大集邮爱好者的热情关注,并引发种种传闻,这就给本来就不平常的红军邮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红军邮刚发行时,有人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王牌军和陆军的军服被误设计成武警警服”。
最近有邮友发现红军邮又有错票:红军邮有一张错票在半通齿版的左下角那一枚上。与其它票不同的是在军舰舰首上方,其它票是一个半厘米见方的红色方块,而这一枚错票在红方块中有一条黄色横线。红军邮又一错票题材被证实了。我们称之为错中错。
关于这个错误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就是错版,印刷制版时疏乎大意,后来发现了,才又出版了通齿版(即第二版)。所以,半通齿错版的发行量很少。
第二种说法是,这一条黄线是为了区分第一版与第二版所印的记号,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半通齿版应为第二版。老纪特票发行第二版时,都在每张邮票上保留一个记号,以区分第一版与第二版。象这样只在一枚票上印记号,这在我国邮政史上还是第一次。著名集邮家李曙光赞成第二种说法。
关于这枚错票的存世量到底有多少?
红军邮研究小组的江枫先生分析,红军邮的存世量与猴票大至相同约500万枚。关于这一点上海方面与东北方面都一致赞同。通齿版与半通齿版的比例是4:1,那么半通齿版的存世量大约100万枚,在半通齿版中50枚里只有一枚,不难得出错的存世量只有2万枚左右。有人在4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在沈阳、北京、长春、大连、上海各地邮市收集错版单枚,到目前只收集了200多枚,可见该枚错票的确稀有。
目前这枚错票的单枚价格在500元左右,整版有错票与无错票价格相差1500左右,半版有票的下半版(半通齿版)大约2800元左右,而没有错票的半版只卖2000元,相差800元左右。现在有错票的四方联卖到1000元,并且很难买到。
第一次军邮发行因为停用,兰军邮创造了88万元的奇迹。
第二次军邮于1995年8月1日发行,1997年4月15日正式宣布停用。红军邮会创造奇迹吗?
错票红军邮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与猴票发行量相同:500万枚。
与兰军邮命运相同:停用。
存世只有2万枚的错中错红军邮每枚可达到多少钱?
1万……10万……..100万………?
我们将拭目以待。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邮版式特征初考
                                                       李伟新
近日,笔者根据手头掌握的“红军邮”版票实物资料(通齿版和不通齿版各一版),对红军邮的版式特征作了一番考究。
“红军邮”邮票版式均为每版50枚,规格为10×5,即邮票版张为竖式,竖列10排,横为5枚,合计每版50枚。每个邮票印刷全张边纸上均印有4个相同的厂名,即“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呈竖式两行排列,其中“辽宁省”列一行,全排字高19毫米,宽3毫米,字体均为魏碑体,刷色为橘红,位置分别处于邮票版张上、下第二行左、右第一枚的边纸上,即整版邮票的第6枚、10枚、41枚、45枚。同时印有4组“义务兵专用”字样,字体为宋体,刷色为橘红,位置分别处于邮票印刷全张的第2枚、4枚、47枚、49枚,内容和规格均一致,全排字长20毫米,高4毫米。另外,在每个印刷全张的右下角边纸上还打有邮票版张号码,系用打码机人工打印。
笔者仔细查看手头的两个“红军邮”版票,发现不通齿版的版张号码为04349,全组号码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04,后部分为349。通齿版邮票版号为14107,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为14,后部分为107。其判断依据是这两部分之间的间距明显大于其它字距。
经笔者实测,通齿版“红军邮”印刷全张规格为高351毫米,宽156毫米,其中左右两边边纸各宽12毫米,上边边纸高14.5毫米,下边边纸高25毫米。不通齿版“红军邮”印刷全张规格与通齿版稍有差异,其高为350.5毫米,比通齿版小0.5毫米,其宽为156.5毫米,则较通齿版大0.5毫米。不通齿版“红军邮”的边纸也与通齿版不同,其左边边纸宽11.5毫米,右边边纸宽13毫米,顶边边纸高14毫米,底边边纸高25毫米。
经笔者查看“红军邮”版票的不同版式,发现目前已流通的两种版式的最大特点是整版邮票边纸齿孔不同。通齿版“红军邮”版张四周边纸上均打有齿孔,且左右两边齿孔均已打到边纸顶边,上下两边边纸齿孔则都打过了邮票边纸中线。而不通齿版“红军邮”版张四周边纸上只有左、上、下三边边纸打有齿孔,其右边边纸上无一齿孔。这是“红军邮”两种版式的标志性差别。其次是两种版式的“红军邮”边纸规格不一,通齿版式的是左右两边边纸宽幅一致,均为12毫米,而不通齿版的则是左右两边边纸不对称,左边为11.5毫米,右边为13毫米。这是两种版式的“红军邮”第二个最明显的差别。
起源
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发行于1995年8月1日;一枚一套;面值为:20分;版别:胶版;图名:神圣的使命;整张枚数:50枚[5X10];由我国的著名邮票设计家杨谷昌设计;主图由陆海空[暂按此称呼待以后文章探讨]三军战士组成;由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承印;暂在沈阳军区试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通信事业非常落后,不用说现在人人都有的手机就是有个BB机都是身份的像征啊,在那个年代与亲朋好友和商业往来的联系主要还是靠信函来进行沟通的,就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环境,一个特定团体的信函问题一直为最高层所关注,那就是部队广大指战员的信函邮寄问题,在1995年8月1日以前部队广大指战员的信函邮寄是通过扣盖部队专用三角戳进行邮寄的,三角戳的使用给广大的指战员从时间上带来很多的不便。就在这期间部队能否象普通百姓那样进行邮寄信函提到主管领导日程当中。经中央军委与当时的邮电部多次协商,委托邮电部代部队承制义务兵专用普通邮票,决定于1995年8月1日由部队统一发行,暂在沈阳军区试行。因其版面为红色简称为《红军邮》。
版式
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的版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齿版另一种是不通齿版。
一,通齿版:是对不通齿而言,主要是指整版的横向齿孔从左到右打到头,两侧的白边都有齿孔。俗称通齿版或全通版。
二,不通齿版:是对通齿而言,主要是指整版的横向齿孔从左到右没有打到头,打到最右边的一枚票为止,右侧的白边没有齿孔。俗称不通齿版或半通齿版
以上为本人讲述的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版式主要的两种版式。下面就以上两种版式的衍生版式和广大的邮友进行研究与探讨:
1, 坐标尺版式:本人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因坐标尺[在整版票两侧白边的中间]的不同[在这里是指不通齿版]而存在两种版式。正常版是一根竖线[做好用40倍以上的放大镜看],另一版式为由点组成的竖线[此种版式大部分的包号为50-59之间]。
2, 带逗号版式:本人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唯一发现包号为60的是带逗号版式。
注:红军邮整包的为500版为一包,编号由4-5位号组成,分成两部份[中间有一定的间距],第一部分为包号[由一到二位号组成],第二部份为版号[由三位号组成]。
发行量
一,发行[印制]量:
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的发行[印制]量为:2000万枚[此消息由发行主管提供]。
二,市场流通量:
[1]根据当时沈阳军区部队的在册人员25万人左右,分为两次发行,每次为25枚。所以满打满算为:1250万枚[下发的量]。这部分实寄的消耗量特别大[均为散张的最多也就是半版的],存量在200-300万左右。
[2]根据本人见到的最大包号68号,整版流到市场的量为68X2[通的和不通的之和]X500=68000版。
[3]2000年从沈阳非人为流出20万枚[基本是10枚一条的].
大事记
一,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1995年8月1日在沈阳军区试用发行。
二,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1996年6月1日暂时停止发行。
三, 1996年8月1日从新恢复使用三角形免费邮戳。
四, 1997年4月15日零时起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停止使用。
五,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在沈阳封存的库存,于2000年8月12日在铁岭市销毁。
六,《集邮》杂志刊登:国家邮政局在8月份已将库存在北京和沈阳的“义务兵专用邮票”悉数销毁。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别真伪
基本方法:
一,用眼睛看:真品颜色纯正鲜艳,层次分明。伪品颜色偏红或偏绿[变体票除外],层次模糊;真品纸张薄而挺,背胶薄而均匀细腻。伪品纸薄[偏红的]的发韬,纸厚[偏绿的]的特挺,背胶都不均匀。
二,用手检测:真品用手端起[整版的]弯曲均匀。伪品纸薄得端起弯曲不均匀,纸厚的端起基本不弯曲。
普通放大镜检测法:
一,看中国邮政四个字下面的黑色横杠,真品用放大镜看是一根连续的黑色横杠。伪品是断续的黑色横杠。
二,看中国邮政邮字的耳刀偏旁,真品用放大镜看最后的弯勾与左侧的一竖是不连的。伪品是连上的。
三,看齿孔,真品齿孔打的整齐.圆润,齿孔是从正面向背面打的。伪品齿孔打的不整齐.圆润,齿孔有的从背面向正面打的。
用高倍[40-60]放大镜检测法
一,真品和伪品随然都是胶版印刷,但在高倍放大镜下看邮票图案上网点有着明显的不同。真品的网点是非常清晰的方形块或菱形块,伪品是模糊不清的。
二,真品和伪品图案上红色网点的连线与邮票水平的夹角不同。真品图案上红色网点的连线与邮票水平的夹角为45度,伪品图案上红色网点的连线与邮票水平的夹角为72度。
用高倍[40-60]放大镜检测法:
一,看帽徽,真品图案上陆海空战士帽徽上的五角星清晰可见,伪品则不清晰,模糊。尤其是海军帽徽上的字迹差别就更大了。
二,坐标尺[整版的],真品通齿版的坐标尺在左侧,黑色,清晰。不通齿版的坐标尺在右侧,四色,清晰。伪品则不清晰,模糊。
一, 通齿版右下角厂名的沈字与其他三个厂名的沈字写法不同.其他三个沈字的三点水第二笔和第三笔划是连笔写成的.而右下角沈字的三点水第二笔和第三笔划是两笔写成的.
二. 不通齿版左下角厂名的沈字与其他三个厂名的沈字印刷不同.其他三个沈字印刷正常,而左下角沈字的最后一笔弯勾的旁边多印了一个红点
变体票本人在经营中遇到过以下几种:
  变体
一,无齿的.
二,套印的[重影].
三,偏齿的.
四,偏色的.
五,[1]黄杠,[2]地雷,[3]激光.
六,票面上带黄点的[位置不确定].
七,整版的:1,黄点在士兵眼睛上的[玻璃花], 2,版号打在左上角的, 3,版号为:60 XXX版号的.
以上: 无齿的. 偏齿的[齿打在图上的], 黄点在士兵眼睛上的[玻璃花] 这三种在市场上非常稀少,价格非常高.应为<<红军邮>>中的[珍品].
自96年--今红发现军邮的版号都是五位数的,据了解五位数中前2位数是包号,后3位数是版号,中间有间隙区分开来的。这样的话2位数的最大数是99。版数1包是500版,按此数据推算,理论上得出每个版式最多印量为49500版,二个版式相加为99000版。如果五位数的版号为流水号,那么5位数的最大数是99999版。”红军邮”每版是50枚,以100000版计,印量则是500万枚。和金猴发行量相等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集邮爱好者对“红军邮”整版越来越青睐,尤其是不通齿版。下面,笔者再次将文章修改充实,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红军邮版式特征
  “红军邮”邮局全张均为每版50枚,规格为10×5,邮局全张为竖式,每版左右纸边上均印有四个相同的厂名(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邮局全张均有规矩线,也称对准线,是符号铭的一种,其作用是检验和保证邮票多色套印时准确无误的标记。如 “┫”或“┣”字线,邮局全张均有对色标记,也称信息记号,是符号铭的一种。
根据邮票实物,笔者将印刷同一种图案邮票所使用的不同印版而形成不同的版式特征,分甲、乙版分述如下;
甲版(通齿)全张有以下3个特征;
  1、可以明显的看到邮局全张齿孔贯通,左纸边贯通七个齿孔,右纸边贯通八个齿孔。
  2、规矩线;“┫”字线置于全张的左中部纸边位置上,垂直线长为20mm,并且紫红色规矩横线通过齿孔中缝位置上。
  3、对色标记:“—”字线置于上下、左纸边齿孔中缝位置上。
  乙版(不通齿)全张有以下4个特征:
  1、左边纸贯通七个齿孔,右纸边不通齿。
  2、规矩线:“┣”字线置于全张的右中部(不通齿)位置上,与甲版方向及位置上,与甲版方向及位置恰恰相反。垂直线长为17mm,比甲版短0.3mm。
  3、在规矩线下边,有两条红、蓝色并列垂直线(也是对色标记的一种),用以检查多色套印有无漏印颜色。而甲版并无此信息记号。
  4、对色标记;“—”字线置于右边上下纸边与齿孔成平形,与甲版位置方向恰恰相反。
  以上除了齿孔能一目了然外,甲、乙两版的规矩线并不在同一位置上,其规矩线或长或短,这就为区别邮票印刷版次提供了依据。对色标记一般置于两个邮局全张之间,裁切后集于一张上或两张各占一部分,而甲、乙版对色标记方向位置亦相反,故成为判定甲、乙版的重要依据。
  二、红军邮变体票研究
  决定一枚邮票是否为变体票的重要因素是该票是否有确定的版式号位,而且,同样的变体会出现在所有全张的同一位置上。笔者手中的多版红军邮邮局全张上,A型及B型两种变体票均出现在固定的号位上。
  A型变体票在乙版(不通齿)邮局全张46号位(坐标位置为横1×竖10)。
  B型变体票在乙版邮局全张第48号位(坐标位置为横3×竖10)
  四、“红军邮”变体票的成因
为什么在“红军邮”邮票的乙版全张50枚邮票中会出现这两种变体票呢?笔者认为是因甲、乙2种版式母模特征一致,又因为乙版晚于初期发行的甲版,所以肯定乙版是在甲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拼版。印刷前,由于修版技术人员的一时疏忽而出现的差异。因此票为红色覆盖整个邮局全张,黄色线条不易发现,所以造成了这两种变体票的出世,均为印刷变体。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的探讨与研究《二》版式
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的版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齿版另一种是不通齿版。
一,通齿版:是对不通齿而言,主要是指整版的横向齿孔从左到右打到头,两侧的白边都有齿孔。俗称通齿版或全通版。
二,不通齿版:是对通齿而言,主要是指整版的横向齿孔从左到右没有打到头,打到最右边的一枚票为止,右侧的白边没有齿孔。俗称不通齿版或半通齿版
声明:本社在此刊登红军邮专题,纯属个人研究与探讨。有邮友据此炒作者,风险自负。
欢迎广大爱好者在此跟贴共同研究与探讨。
以上为本人讲述的义务兵专用《红军邮》普通邮票版式主要的两种版式。下面就以上两种版式的衍生版式和广大的邮友进行研究与探讨:
1,坐标尺版式:本人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因坐标尺[在整版票两侧白边的中间]的不同[在这里是指不通齿版]而存在两种版式。正常版是一根竖线[做好用40倍以上的放大镜看],另一版式为由点组成的竖线[此种版式大部分的包号为50-59之间]。
2,带逗号版式:本人在多年经营过程中唯一发现包号为60的是带逗号版式。
注:红军邮整包的为500版为一包,编号由4-5位号组成,分成两部份[中间有一定的间距],第一部分为包号[由一到二位号组成],第二部份为版号[由三位号组成]。
红军邮“量”的考究
今天,红军邮发行整整12个年头,作为一个在红军邮《试行》部队相当层次的机关和多年爱好集邮的笔者,难以承受心爱的红军邮封闭在一个“神秘”的不透明的世界里的压抑。去年7月,笔者曾以“老正”的网名,在有关网发帖“红军邮底密大解析”,已计划并拟好8个部分钢目,还没完成过半,就因电脑硬盘损坏、资料丢失以及怕引起炒作嫌疑而搁浅。在建军80周年之际,笔者重温旧梦,重点把所了解、考究的红军邮量的情况整理出来,同网友和红军邮爱好者交流。
一、理论上的考究
《义务兵专用邮票》的印量,因间接涉及到军队的兵员实力,当时可以说是个绝密数字,因此只能局限于个别操作人员掌握,从未披露。尽管现在已时过境迁,但相信军、地谁都不会以官方的口气去证明专用邮票的印量。
笔者通过有限的考究,认为刘格文先生最早提出的专用邮票的印量是可行、可鉴、可信的。他在《说不尽的红军邮》文中提到:“据了解,上面给沈阳邮电印刷厂下达的任务是2000万,其中发给部队1600多万,余下的给了邮电部、总参通信部和有关方面用作库存。试点结束后,沈阳军区收缴封存了多少?外流到社会上的部分“红军邮”,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300多万库存中拿出来的,一是克扣战士或从战士手中收来的。无论来自哪个方面,数量都不会很多。”
1995年7月18日,《解放军报》率先以醒目标题披露“我国发行第一枚义务兵专邮票”,并报道:“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义务兵免费邮寄信件加盖‘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形戳记的办法,将改为发行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这项改革从8月1日起先在东北地区的驻军试用。”
沈阳军区也作出慎重决定:“义务兵专用邮票”从1995年8月1日起至次年7月31日止,度用1年。
在红军邮发行不久,
笔者对试行的东北军区的各建制部队编制的义务兵人数和所能领取的邮票有个大概预算。当时所想到的,2000万枚的红军邮,刚好可供试行部队一年的限定量,还不能满足全国集邮者人手一枚。本人(94年转业)所在原部队也分别是首次发给义务兵半年的用量,即25枚(半版),之后又分别发过15枚、10枚,每人3次共领取了50枚(一版)。后半年的量也本应一次供给,但为了控制外流而拆分两次。
综上看出,专用邮票无论试行到何时,但执行试点的沈阳军区暂定是度用1年,第一次印制供1年的试行用量-----2000万枚,从哪个角度衡量都合情合理。至于该量的使用、流通、分散、损坏、沉淀情况,将由市场的流通现实来检验。
二、市场上的考究
红军邮面世后,市场马上便以1元 / 枚的价格流通,一个月后保持在2元 / 枚,整版的达200元(当时还没有研究出通齿、不通齿版式),但十分少见。到96年的下半年达1700---2000元 / 版。随着97年的高潮和红军邮的停用,一些人慌了手脚,真是不惜重金抢购。特别是岸口城市的邮商,9000元 / 版收购打向国外。市场最低潮时仅在700---900元 / 版。现在大势反转,回升至2500---3000元 / 版。散票在22---25元 / 枚,成交活跃。
一些研究、探讨红军邮的大多数人认为:“发行量不明确”,“市场上有很多存货”。事实上怎样?
笔者综合衡定以及近3年连续到京马店市场了解红军邮的情况是:
发行量2000万枚可以明确
(见上)。市场上也几乎没有存货,要说有也只是看好的邮商在没达到心理价位不拿出来卖。
从市场流通量的情况看,无论是高潮还是低谷,
整版的都不多,邮商们临时收来的几版、乃至10版、8版的见利就走,50---100版的极少见,对于整包的更是罕见,本人仅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发言:“红军邮的存世量较多,95年见过几个整包的在邮市上露过面。”但这仅是传闻。
有研究者按版面编号推断发行量,这更不是依据。首先这种编号是后天人为,其次编号的各组都不可能是满数。这里简略解析(破译)编号的秘密。研究过的人都知道,编号共是5位,前两位列为号段的号头,如01,后3位是实际版数额,如999。组合起来就是01 001---01 999 ,是说明某一独立部队共发邮票999版。假如:试行区共有70左右大小不一的独立建制部队,前两位的号头则分别代表某一独立部队的临时编码,这样操作简捷明了、安全保密。从目前看到的编号,号头没有超过70的,后3位也没见到999的,甚至达到800的也没有。还有人把花脸变体票所形成的编号归拢出最小至最大,认为都是衔接、“满编”的印量,同样不科学。
还有研究者断定:红军邮版式通齿与不通齿的比例为4:1; 通齿版的存世量大;红军邮的存世量约为500万枚;军杠量约2万枚。当然这些有市场实践也有凭感觉的总结。笔者考究的结论:版式通齿与不通齿的比例近乎合理,从编号号头看,不通齿版大多集中在较小的号段,当然也看到57较大号头,同时还看到通齿07的小号头,但这已不是主要矛盾。对于整版存世量,通齿要少于不通齿,通过论证、计算,其存世量分别在1000和4000版左右。对于散票存世量认可500万枚左右。军杠存世量不足1万。这些数字,笔者精心统计过,通过管理渠道上的考究将会得到相应认证。
三、管理上的考究
红军邮的试行,在当时是军政的一件共同大事,所以均高度重视。据笔者了解和经历的情况看,试行军邮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试行的前期阶段,严格有序。管理机关都是按编制如数发到部队,各部队都能领到完整的版票,并基本是不通齿的。大多部队的战士们也能享受到半版票的待遇,欢天喜地的自豪的用上了红军邮。只有军中个别明白集邮的干部而且是有实权者,方能克扣截流一些,并能保留整版、挺版。其他基层主官,即使得到一点,也大多变成折、断版了。所以,第一批发放的占有一半分量的红军邮,大多消耗,同时也是今天能保存下来整版的关键机遇。
二是试行中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乱套了。红军邮的价值被市场认可后,
民间邮商便通过关系,或直接深入部队进行议价收购,搞得部队鸡犬不宁。据95年10月27日《解放军报》报道:“在沈阳最大的邮票市场-----中山公园,不少集邮者千方百计不惜重金收购‘义务兵专用邮票’,每枚面额20分的军邮涨到10元,这一价格是部队指战员始料不及的。”
三是试行后期,已是放任自流了。实际在半年后发行第二、第三批军邮时,驻有邮市的部队的战士们,已经自己做起了买卖,干脆把军邮拿到市场去卖。这是众多散票留存下来的主要因数。但,后两批军邮从沈阳军区发下来,几乎全是通齿、断版。
在97邮潮中,露面的一摞摞通齿版票,几乎全是半版巧妙的粘接品。而真正的原版,从管理渠道看,要比通齿版少得多。但,红军邮要成为珍品,真正意义上是存世量仅有4000版带有“军杠”(含“地雷”、“激光”)的不通齿版票,和无法伪造赝品的带不通齿边纸的下半版和三横条。
由于市场经济和管理上的不善,1997年4月16日,《解放军报》宣布:“自1997年4月15日零时起,‘义务兵专用邮票’停止在部队使用,驻东北地区部队义务兵在部队邮寄平信时恢复使用‘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戳记’。”它向国人宣告,红军邮共试行、使用1年8个月零14天而夭折。
之前,原邮电部与总参联字[1997]286号文件提出:“各单位所余邮票统一清点上交沈阳军区封存,听通知处理,严禁自行处理。”另据2000年《集邮》杂志12月刊发一条消息:“国家邮政局在8月份已将在北京和沈阳的‘义务兵专用邮票’悉数销毁”。
若如此,现今红军邮的存世量会更少。
四、遗留问题的考究
按沈阳军区
“义务兵专用邮票”试点工作的计划,应于1996年7月31日结束。但该区于1996年7月20日发出通知,内称:
“根据总参通信部通知,‘义务兵专用邮票’的试点工作还要进行,但由于‘义务兵专用邮票’尚未发到军区,为保证广大义务兵免费邮寄信件的需要,1996年8月1日起,驻东北三省的陆、海、空军及武警部队暂时恢复使用‘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形戳记。”
笔者对这段内容一直处于费解之中。
其一,国家军队和邮政对于如此重要的试点工作,怎是因工作不到位而搁浅?
其二,“义务兵专用邮票”尚未发到军区,又蒙上一层面纱。
其三,不确定的试点工作推迟了8个月零14天,观望、协调了什么?
其四,《集邮》杂志发布的消息:“国家邮政局在8月份已将在北京和沈阳的‘义务兵专用邮票’悉数销毁”。指的是那些邮票?量有多少?
综上,笔者大胆断言:国家邮政印制了第二批红军邮,如仅供沈阳军区继续试用,可能还得发行2000万,如供全军使用那可就是数亿了。去年,我同一位老战友闲聊时,他曾透露红军邮停用后,某大军区通讯仓库里的军邮堆得象山一样。如此话成立,更确定已印制第二批红军邮。当然,不论是可能有、无,都绝对不会冲击第一次印制量而产生的市场状况。从军队试行的夭折到邮政巨资的破费,中国邮政不能再开闸放水了,况且又是在军库保管的东西,一版也不会再流出来,尽管什么都不公开,但“悉数销毁”代表了一切。
我的一位专管邮票分发的中校付处战友,早就答应送我一版红军邮,但迟迟没能落实,当我再问到他时,他回答:“沈阳军区某部长答应给我一版也没到位。” 他们可都是集团军和大军区通讯部门管红军邮的头啊!军中著名集邮家李曙光前辈在2007年5月《“义务兵专用邮票”之追踪》一文提到:“笔者亦不属于优待之列,故只能去邮市购买和向人讨换。连邮票设计家杨谷昌也‘诉苦’,他领不到也买不到自已设计的邮票。” 看来这些遗留问题是解决不了了。
自有邮票的历史以来,世界上有哪一种邮票,发行后能够禁止集邮者收藏与研究?何况已具备珍品雏形的红军邮?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邮台前幕后大揭密
1995年8月1日,总参谋部、原邮电部阳军区通发行名为“神圣使命”义务兵专用邮票1枚,供在沈阳军区管辖内的义务兵试用。这一举措意在改革军队邮政制度的重大尝试,在部队和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笔者有幸当时在沈信部某通信总站服役与包括总参通信部及军区通信部的很多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军邮设计、发行期间和当时的一些亲历者们从发行至停用直至今日的10多年间反复的就当年的情况进行访谈学习,由于很多事情涉及军事秘密所知甚微。随着事过境迁一些事情已经解密也就有了今日的拙笔。义务兵专用邮票从计划实施到库存票销毁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初—1994年12月底为票面设计、试印票印制、请示报批阶段
早在“义务兵专用邮票”发行的几年前,总参谋部、邮电部就为了改革和完善义务兵免费邮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1994年初总参谋部会同原邮电部要求部队及地方邮政系统有关人员组建了义务兵专用邮票的设计、发行领导小组,按照总参和邮电部的要求务必在1994年10月底以前完成票面设计和试印票的制作供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国防部审阅报批及全军主要领导参阅。至1994年10月试印票由于存在印刷质量不尽人意的情况,而没有向全军各单位领导发放,只是作为审阅报批的样本少量的上交中央军委、国防部、总参谋部、邮电部审阅及总政、总后、沈阳军区司、政、后主要领导同志参阅。后经笔者了解当时正值邮票印刷改革初期一改“义务兵专用邮票”之前的邮票利用印钞纸印制邮票的惯例,而改用进口邮票专用纸印制,鉴于进口纸张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国产印刷设备无法满足纸张的要求形成印刷质量问题。但是票面的设计却包含了重大意义海军的驱逐舰、海军陆战队,陆军主战坦克、陆军航空兵,二炮部队、通信兵,空军的歼8飞行大队等诸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的意义及意寓传递和平的和平鸽。同时还蕴涵着在中国GCD的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肩负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的神圣使命的威武文明之师。
第二阶段1995年1月—1996年7月为组织宣传、试点发行阶段
1995年1月总参谋部颁发了《关于组织发行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使用暂行办法》;之后,沈阳军区司令部指示通信部成立“义务兵专用邮票”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沈阳军区组织发行“义务兵专用邮票”试点方案》;6、7月间由辽宁省邮电管理局按照邮电部下达的指示,移交总参谋部驻沈“义务兵专用邮票” 领导小组代表签收,为了便于向基层部队发放,作为军用邮票的包装规格也不同于其它公开发行的普通票每500版一个包装,而是1000版一个包装编号自000—999。在印刷企业和部队交接的同时根据军方提供的编号在即将发往使用部队的部分邮票的版面上右下角利用自动打号机进行人工打号,目的在于便于发放数量的管理和统计。号码的前两位数字为团以上申领单位此处号码由发行单位备案,后三位数字记录申领单位的下级单位和使用人由团以下申领单位记录备案,但是此举在基层部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交接完成后由总参谋部通信部在沈阳就地和沈阳军区办理移交保管、发行等手续。由沈阳军区通信部“义务兵专用邮票”试点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具体发行、保管、试点方案实施等工作。1995年8月1日零时起开始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沈阳军区作为试点地区同时停止使用义务兵三角邮戳。义务兵专用邮票发行初始一些地方的邮商就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高价收购战士手中的邮票,甚至在有些城市驻军门前出现闹市的情况使部队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任务,严重的干扰了士兵的正常生活训练秩序,使部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有些军队干部、志愿兵、职工、家属、子女、战士的亲友都在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严重的扰乱了地方邮政市场秩序。这是决策者们始料所不及的情况。
第三阶段1996年8月—1997年4月暂停军邮发放,三角戳邮票并用阶段。
1996年7月总参谋部向沈阳军区发出暂停军用邮票的发放工作已经发放的可以继续使用,同时在试点地区恢复三角邮戳使用的通知。而在这个文件之后的1996年的8月初沈阳军区司令部通信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必须立即停止发放还没有下发的邮票并将本部所余邮票数量上报通信部。就是这样一则消息使军用邮票在市场上身价倍增。
而此时军区司令部通信部也根据总参指示通过清点库存量和指定责任人、提高仓储地点战备、保密等级的措施加强了对库存邮票的管理力度。总参谋部通信部几次在电话会议中反复强调非经总参谋部批准不得动用在沈阳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器材库内的库存邮票。在此期间总参谋部、原邮电部派员对邮票市场暗访调研以及社会对军用邮票的普遍看法。两部共同商榷应对之策。通过几个月的调研。调研人员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认为义务兵专用邮票的管理还需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结合目前的我国国情义务兵专用邮票的发行弊大于利、暂不适合全军推广。
第四阶段1997年4月—2001年为停止军邮流通取消试点封存库存邮票,统计销毁阶段
原邮电部与解放军总参谋部1997年3月颁发邮电部联字[1997]286号《关于驻东北地区部队恢复使用“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戳的通知》指出:“自1997年4月15日零时起,驻东北地区部队义务兵恢复使用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戳记,停止使用“义务兵专用邮票”。各单位所余邮票统一清点上交沈阳军区封存。1998年夏季在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沈阳军区通信部某器材库中在高度戒备、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将已经清点完毕,封存在仓库中的义务兵专用邮票装车由重兵押运送往位于北京京郊的总参通信部某器材库。后经善后工作清点,粗略估算流入市场的义务兵专用邮票,除在正常审批后作为礼品使用的不足8000版可能会有部分在市场进行流通外,其它的主要是从基层单位和不明渠道流出数量有限不构成扰乱邮政市场的因素。通过几年的库存处理据可靠消息称“国家邮政总局在2001年8月份已将所有‘义务兵专用邮票’悉数销毁,悬在邮商们头上的利剑消失了!
编后语: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还在就军邮印量做着无休止的探讨,笔者愚见有关军邮的印量已经没有在去考证的价值了,按已知的销毁使用情况进行大致推算目前军邮的存世量包括散票在内的最多仅存几百万枚,这期间包括通齿票、不通齿票、试印票以及由于印刷原因形成的部分花脸票、地雷票、激光票。当然军用邮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试印阶段就发现了纸张对设备性能的要求很高出现了质量不高的情况。虽然在发行票印制时采取了必要的设备技术性能的改进,使印刷质量有所提高。但在通齿票印刷时仅有纸张具有防伪功能外无其它方面的印刷工艺防伪,而不通齿票也仅仅运用了版式印记(即黄杠)结合纸张防伪工艺。而据知情的印刷技师介绍由于军用邮票不属于大范围普发式邮票,在印刷时没有更多的从观赏、收藏的价值进行考虑和加入相应的印制工艺,完全出于实用角度进行的印制工艺。但是军用邮票是首次使用进口单面荧光防伪邮票纸(仅试印票时使用)和进口双面荧光防伪邮票纸(试印票、发行票均使用)印制。也使印刷企业在邮票用纸方面的尝试迈出了一大步。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3 05:49 , Processed in 1.170592 second(s), 24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