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252|回复: 1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新中国邮市史话(十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3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1 15: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邮票市场的复苏(1977年——1984年)
1977年至1984年章我国国内集邮业务的恢复和邮票市场的复苏阶段,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第一阶段从1977年至1979年,是国内集邮业务的恢复和国营集邮公司的重建阶段。此间国内集邮业务被解冻,其象征是1978年7月1日中国邮票公司国内营业部的重张开业和“三位一体”的中国邮票总公司的组建。第二阶段从1980年至1984年,是国内集邮业务的发展逐步以中国邮票总公司为龙头的三级集邮企业管理体制和重建覆盖全国的邮票销售网络;民间邮票交易市场冲破重阻力首先开始在各大中城市生根,为整个邮票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新的要素。

                                                              第一章 国内集邮业务的恢复和中国邮票总公司的成立

  一、恢复国内集邮业务曙光初现(1976年10月至1978年6月)

  1976年10月,以“四人帮”的垮台为标志,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人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普遍认识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到来。

然而在1976年10月至1978年6月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被严重摧残的国内集邮业务由于积重难返,一时间仍难人恢复元气。特别是在国家基本方针政策上仍然坚持“两个凡是”,对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害并未作出正确的评判,此时的邮坛是“这里黎明静悄悄”,只是中国邮票出口公司在1977年继续为我国邮票的出口创汇和扩大政治影响作出贡献,大约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邮票300多万套,出口创汇140万元,而官方的国内集邮业务尚未恢复。

  这一时期的国内邮票市场特点可以概括为:表面上波澜不兴,实际上暗流涌动,无论从国家邮政主管部门,还是部分老集邮家、中青年集邮者和邮商们,都在为积极恢复国内集邮活动和集邮业务准备条件。

  一、部分老集邮家和资深集邮者刚刚摆脱桎梏,即与中断音讯十余年的邮友们逐渐恢复了联系。他们在经过文革的罹难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一般对集邮活动产生了三种想法,一是有些集邮家受到文革的迫害太深,屡屡被抄家,多年珍藏的邮票也损失殆尽,因此兴味索然而决定放弃集邮;

  二是有些集邮家经历文革之后,虽然邮票保存较好,但也心力交瘁,浪费青壮年的宝贵年华,年纪大了加上生活困难,决定不再集邮并将邮集出让或赠送给其他集邮者。这一时期的邮票私下转让活动相当频繁,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继建国初期一些集邮家移居海外而廉价处理藏品之后的第二次大处理。听老一辈的集邮者说,当时甚至包括“梅兰芳”、“牡丹”、“建国15周年”等小型张在内的老纪特邮品都几乎是按面值出让的;

  三是一些“铁杆邮痴”们利用这一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当时非常低廉的价格,千方百计地补充了自己所缺的品种,特别是因文革冲击而造成的损失部分。其补充的来源有两处,一是各地邮局尚有很多零散的邮票在出售,特别是文革邮票,因为当时集邮者人数极少,文革邮票大多面值又低,所以所花费的成本也小得多;二是通过熟识的邮友之间相互交换或价让,由于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人们仍是心有余悸,比较谨小慎微,所以这种交换仅仅在很小的圈子里进行。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4 00:51 , Processed in 1.154978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