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1175|回复: 0
收起左侧

[收藏知识] 考据鉴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3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8-11 1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考据鉴别是对邮票每项是素逐一进行细微深入的鉴别。考据是研究的基础,是鉴定邮票的重是方法,有时,考据其中一项要素就可以辨别真伪,有时则需要对两项以上的要素进行综合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在进行考据的时候,必须借助放大镜,量齿尺,色度计,水印器等工具和权威的研究论文,邮票目录。 真邮票与假邮票在各个要素上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通过考据,把真人假票对照对邮票的版别,刷色,齿孔,背胶,水印,暗等项,从细微处找出字们的不同点,达到鉴别的目的:
  1.版别鉴别:版别是指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如凸版,平版影写版,雕刻版和混合版等,各印刷方法各有特点,这就为鉴别创造了条件,清代1885年及1888年发行的小龙邮票,均采用雕凸版印刷,线条清晰实在,而假票用胶印方法,线条由网点组成,图案模糊,瑞雪中秦始皇陵铜车马小型张邮票是用影写凹版制,网线不很清晰而假票用胶版印制,网点构成铜钱状,刷色较暗淡,普23(福建民居)用影写版印刷然而近期查获其中1元面值的假票是用胶印翻制,文字不清,图案模糊,色泽暗淡,假造邮票常用胶版冒充影写凹版,这是因为凹版制版工艺复杂,印刷机械昂贵,一般很难伪造,凹版比较普及,效果相近,成本也低。通过印版的母模和子模,还可以对邮票版次加以区分,从而辨识原版票与再版票,一次刷还是二次印刷,如新中国在50年代曾再版24套邮票,原版与再版票价格不同,参展的价值也不同,有人企图混水摸鱼,为了加以区别,邮票发行部门公布了两个版次的细微差别加以放大,如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主图毛泽东像服装领口处的钮扣不同,志号,中间的分隔圆点大小不同,这就比较容易辨认出原版票与再版票了。
  2.刷色鉴别:刷色指邮票上印的颜色,一般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彩色)印刷邮票的颜色,即使是单色也往往是由两种以上颜色的油墨混合调配的复合色,有些使用时间较或需要量较多的邮票,由于多次加印或由不同厂家承印,刷色往往会有差异甚至同一批印刷的邮票中,有时也因油墨本身或调配上的原因会出现差异,刷色调,色度具有不稳定性,鉴别起来很困难,首先,一批邮票印下来,不同能一点差异都没有其次,刷色受阳光与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会发生自然,的褪变色;三是人工变色褪色,在种情况下,光凭经验很难辨别,可以用化学方法对油墨进行化验分析,或用色度计来核对邮票上的颜色,然后检索这种相应颜色的色标名称,这里有两个例子,一是1897年8月16日发行的石印蟠龙邮票,黄绿色5角票印成了墨绿和蓝绿,成为著名的变色票,价格昂贵,世界邮票目录上有明确载,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1980年发行的生肖“猴”票,底色鲜红。90年代初,某地邮票拍卖突然冒出一枚无底色的“白猴”(实际是红色重褪色),一时闹得满城风雨,经以专家鉴定,原来是人为褪色所致,戳穿了骗局。鉴于刷色的复杂性,世界印刷防伪专家研究出专用油墨,还研制了发光油墨,磁性油墨,远红外油墨等用于防伪印刷。
  3.齿孔鉴别:不同的邮票齿孔度数不同,孔形或打孔方法也有差异,齿孔鉴别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早期邮票多为线齿和点线齿,齿孔不很规则,齿度不精确,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假造的齿孔,孔径与孔距大小不一,孔线不直,孔边呈下陷状,这是孔针与针孔模具不严密,孔针硬度不够,针头不利的结果,自制打孔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些缺陷。例如,齐白石小型张邮票,真票的齿孔为11.5度,齿孔光洁平整,孔距均,孔线笔直美观,假票齿孔11.75度孔距,不一,孔周下陷,也线歪歪扭扭,一经对比,真假分明,有的有齿票比无齿票价贵,就有用无齿票打孔.,也有的是部分伪造齿孔,如把卷筒票,小本票上下造孔,冒充齿票, 这些只要细心观察并不难发现。
  4.背胶鉴别:可以从背胶的种类(糊精胶、树胶、化学胶),胶层的厚薄,刷胶的纹路,胶层的颜色光泽差异来进行鉴别。特别要看齿孔,如果胶水由齿孔溢到邮票表面,齿孔尖端被胶水包住,无纤维露出,并且胶层厚薄不无法均匀,这就是假胶。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5 07:06 , Processed in 1.061460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