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为配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将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一套四枚,表现四位现代科学家: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地质学家丁文江。
金善宝(1895-1997年),男,浙江诸暨人,中国农业教育家、农学家和小麦专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
金善宝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3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进修,研究植物生理学和遗传学。1932年回国,先后在浙江劳农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等校任副教授、教授、农艺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市副市长,南京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金善宝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善宝同时还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永久荣誉会员”奖牌获得者。
金善宝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优良品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为中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发现并定名了中国独有的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专著,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作物科学,特别是小麦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叶企孙(1898.7.16-1977.1.13),英文名为 Chi-Sun Yeh,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
叶企孙(1898.7.16-1977.1.13),英文名为 Chi-Sun Yeh,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the magnetic permeability of iron and nickel”。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等。文革期间曾受残酷迫害。叶企孙还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此外的三位则是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
叶笃正(1916.2~2013.10.16),祖籍安徽省安庆市,生于天津,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叶笃正(1916.2~2013.10.16),又名叶平斋,祖籍安徽省安庆市,生于天津,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1943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气象组织IMO最高奖获得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原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
丁文江(1887年4月13日—1936年1月5日),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
丁文江(1887年4月13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
丁文江的身上,恰到好处的集合了专门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等多重角色。丁文江之精于科学、长于办事,不仅表现在他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还表现在他后来的多姿多彩的传奇经历中:他做过北票煤矿公司的总经理约5年、孙传芳治下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约8个月、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在以上经历中丁文江都做出过影响深远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