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2105|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情资讯] 集邮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6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2-14 1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我集邮的故事,在六,七十年代时是非常普遍的。70年出生,76年上小学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邮票,那时学校有自留地,只要开学时多交一些肥料,就可以得到奖励。奖品就画书和一小袋老纪特邮票(也就是十几枚盖销票),每年暑假,寒假时,我和弟弟都会努力的多囤积一些肥料,目的就为了多得一些奖品。连续了四五年吧,不知是学校肥料够了,还是其它原因,变成了销售,0.30元一袋,而且复品相当多,单位里男孩集邮的较多,彼此交流的也很频繁。儿时的藏友也都自发的团结起来,帮助别家送信,以获取更多的信销票。单位里那些有文化的长辈是不会给你的,一些纯爷们很爽快,直接取了信,连封都给你……。81年,我的一个姑姑我父亲工作的单位管理收发,那年代,这个职位还是蛮红的。这样一来,我的邮票在同伴中算是土豪了,也送也换,其乐融融。
    1983年,姑姑送我一本集邮册,相当有范。而且开始买邮票了。都是新票,但买回来必须寄信,因为家里父亲一个人工作,四个孩子上学,那时的家庭才叫压力山大。父母会经常要求我们给老家(山东)的长辈写信,我们也乐此不彼,周而复始的要求他们把邮票剪下寄回来。我上小学的学校是个很不起眼学校,但地理位置很显著,新疆叶城县零公里第四中学,四十年前叫三校。(离新藏公路起点就500米距离)最方便之处,离我们教室200米远有一家部队邮政所,那里的掌柜是我同学的妈妈,每每一去,阿姨便拉开抽屉让我们看,都是整版,大块呀,看着真馋。记得最深刻的是买仕女图70分,不但贼贵,而且用不成。我和弟弟把自家地里的西红柿摘下来,卖到路边的餐馆,一大水桶卖0.8~1.00元。每次卖了出了买文具钱,就攒着,攒了一个多月,买到了,至于小型张,也不知用途,更没钱。上初中父亲给我们订了《我们爱科学》,《自然科学》等杂志,开始慢慢的获得了一些集邮相关的知识,同时,大姐又送我一本新邮册。85年是我收藏最拽的一年,那年二姐也参加了工作,给了我100元。我花了45元买了一把吉他,剩下的55元把柜台里有的小型张一口气全买了,那可真叫乐!85年到县城上高中,每天中午有0.50元午饭钱,因为上了高中,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教他们弹吉他,吹口琴,顺便也蹭了不少饭。高二时学校成立了集邮协会,我的政治老师任会长,我和另两位同学任理事。当时入会的同学有60多人,每每新票一到,我们都会去邮局,把协会的票取回来。那时学校门口就开始出现邮票贩子的身影了,像猴票,当时卖15元,我的老师(90元工资)都舍不得买。还记得有位土豪同学,猴票就有2枚……。
    90年代初,在喀什参加了工作(企业),虽说企业效益不咋地,但自己收藏的热情却愈发高了,光是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杂志报刊就订了一大堆,但是偏偏那几年邮票发行量很大,很多藏友都心灰意冷了。我那会就补了更多的缺,那几年主要在四川自贡和北京的两位邮商购票。1996年,单位说减员增效,我在单位工会上班,几个老的自然动不了,那就我了(当时叫停薪留职)。我一不做,二不休,把当时在厂里的新房卖了(93年结婚时8000买的,10000卖了)。老婆孩子租住单位公房,当时也没想着创业,也不知咋想的,一股脑全买了邮票,像那些硬票(奔马,山茶花,西游记,齐白石,脸谱,荷花,旦角等)每种都买了十几二十套的。期间在喀什市邮局碰到一位老藏家的藏品,被他儿子拿到邮市卖,人是外行,但票都是精品(74-84)且多数是方联。我陆续买进了两次,每次都是千元以上的交易。结果他的父亲知道了,再没让他卖过,并有幸去拜会了老藏友。那会,因为自己订了许多杂志,对邮票还是能讲出些道道的,在老藏友眼里还是个不错的年轻人。欣赏了他的藏品,文革,编号,老纪特等,很多都是方联,品相拽的很。那也是我见过的个人藏品最牛的……!
    1996年下半年,提了两箱子书,一箱子邮票,到乌鲁木齐一家照相馆打工。那会在红山邮局门口有很多票贩,我闲时也去逛逛,但觉得没什么想买的。一晃97年到了,这一年收藏的朋友一定不陌生,现在好回想起来,简直是震撼!97年5月我去我大姐家,她家在石油上,说单位7月1日迎接香港回归办邮展,问我去不?我之前在单位上班时,(也搞过一个专题,火车与交通)都是现成的,只是重新又打印了内容,说来也怪了,那一个几万人的单位,居然加上我才3个专题:一位老藏家的红色专题,一位同龄人的普票与邮政。但就是这样小小的邮展,却吸引了好几千人观看。我和当地的两位票贩就把自己的藏品摆在外面,这一摆不得了,由于我这块,集邮书刊多,邮票也多,像章,粮,布票都有,第一天就火的不得了……。我都自己在盘算着哪天在乌鲁木齐租个摊位,当邮商呢?卖着卖着票都不够卖了,咋整?联系了一个高中同学,他家境好,集的都是四方连,只是高中毕业后就断了,我就配了四个85-91的年册。还有个小奇遇:97年在叶城邮局柜台上还摆着许多人头票,面值,整版共19版,还有几个大块。现在我想:当年新疆的一些偏远地区,肯定都有。现在???之后到了10月份,我和母亲回山东,那时好像刚发行八运会小型张,走一路,掉一路。11月份回来,乌鲁木齐几个地段的大邮商都在甩货,那整版,整封多了去了……。
    故事写到这,个人感觉:70年代很有趣,90年代很刺激,现在很平淡。也有一丝缺憾:90年代上班时,舍得花140元买一本《亚洲邮票目录》,不舍得180买枚猴票!现在也买的起,只是少了过去年代的激情!是在手机上花了两个半小时捣腾出来的,也没复核,如有错别字请见谅!今天是大年初一,祝吧里的藏友2016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13:34 , Processed in 1.156071 second(s), 23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