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939|回复: 8
收起左侧

邮票背后暗藏的历史谜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9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9-1 14: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低迷了十多年的邮市突然暴涨。但如今大多数人集邮只关注邮票本身,却很少去探寻这些邮票背后的故事。其实,把集邮当作学问来做,不仅能让我们搞清楚哪些是真正值得收藏、投资的好品种,探寻到有趣的故事,还有机会揭开一些历史上的谜团。
红花印.jpg
中国邮史第一大悬案真相

中国最昂贵的邮票“红印花”,只有那些在原票上加盖了汉字的“红印花”,才是真正的邮票,可那些没有加盖汉字的原票,在100年前又是做什么用的呢?明明是清朝的产物,为什么原票的票面上竟然全是洋文呢?这可是中国邮史上最著名的悬案。

历史上,很多人一直以为,“红印花”原票是作为印花税票而被印制出来的,这从它的名字中似乎也能得到证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当年主管清朝海关和邮政业务的英国人赫德确实向清政府提议过开征印花税,还在奏折中写道:“估计一年的税额可达500万银元。”但实际上,“红印花”原票的总发行量只有65万枚,每枚面值3分,总计才1.95万银元。这与奏折中说的500万相差也太大了。

第二,如果“红印花”真的是印花税票,那就要推广到民间,被老百姓广泛使用,可为何票面上竟然没有一个汉字?再说,当时的印花税业务也不是海关的管辖范围。如果真是印花税票,那“红印花”怎么会一直锁在上海海关的仓库里呢?集邮门户网转载,这些疑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位菲律宾华侨的一件稀世藏品的出现,才揭开了所有的谜团。

这位华侨展示的是100枚连张的整版票品,存世仅1版,名叫“棕印花”,与“红印花”原票的图案极为相似,被称为“姊妹花”。上面的一段英文泄露了“棕印花”和“红印花”的天机。大致意思是“该100枚票品,面值总计3元,贴于进口货物报关签单上使用”。

原来,“红印花”原票并不是什么印花税票,而是进口商品报关时用的一种凭据。由于当时海关把持在洋人手里,自然就没必要在上面印上中文。

就这样,随着一件邮界瑰宝浮出水面,被世人争论了近百年的“红印花”身世之谜,终于真相大白了。后来,清朝开办国家邮政,“红印花”被大量加盖成正式的邮票,而现今仅存的原票数量只有区区53枚,单枚价值达80万元,一枚四方联更是达到300多万的天价。

中国首枚邮票不是“大龙”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第一枚邮票叫“大龙”,1878年“老佛爷”当政时,发明了这个新鲜玩意儿。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大龙”并不是中国第一枚邮票。

号称“中华第一邮”的“大龙邮票”诞生于1878年,它是由清政府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但早在大龙“出生”的13年前,清朝的土地上就已经出现了上面这种邮票,而它的发行者却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人。

鸦片战争后,上海、汉口、烟台等一批大中城市相继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即商埠。洋人们凭借他们的特权,争相在商埠设立各自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下设“书信馆”,负责邮件传递。显然,这些“书信馆”实际上就是殖民者在中国境内擅自开办的地方邮局,而由外国殖民者发行的邮票就叫做“商埠邮票”,也叫“客邮”。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97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9-2 1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9-2 15: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首枚邮票是“大龙”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9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豫南邮社 发表于 2014-9-2 15:37
中国首枚邮票是“大龙”

谢谢帮顶,继续。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9-12 09:53 , Processed in 1.186330 second(s), 27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