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3829|回复: 32
收起左侧

隋唐货币制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5-25 1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隋唐货币制度
第一节 隋代货币

大定元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周静帝宇文阐为介公,登极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定,是为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自三国以来长达37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确保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铸行统一货币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文帝登极之始,即下令整顿币制,铸行统一的合乎标准的五铢钱。《隋书•食货志》载:“高祖既受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 为保证新钱质量,合乎标准,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为推广新钱,政府于开皇三年在各地关卡置百钱作为样钱,凡入关的铜钱都要进行检査,合乎标准者允许入市,否则销毁,重新铸造。与此同时,严禁使用前代遗留下来的诸如“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常平五铢”等旧钱。至开皇五年,钱币终于统一,新钱流通各地。终隋一世38年中,专用五铢钱。具体讲,五铢钱中又有“开皇五铢”与 “五铢白钱”之分。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始铸于开皇元年(581年)。 此钱铸工精良,背面肉好周郭均备,面文“五铢”,横读,字狭边阔,“五”字交笔多斜直,近穿处铸一竖,系袭“永安五铢”钱式。钱体大小轻重不等,标准者直径2.5厘米,重3克;减重者直径一般2.3厘米,重约2.3克。 无论形制还是钱文,隋“五铢”与西魏大统 “五铢”都极其相似,因此只凭实践经验分清二者是相当困难的。这是一个需要丰富的考古资料加以证实才能解决的难题。

“五铢白钱”的铸造年代,史书未有明确记 载,从出土情况分析,可能铸于炀帝大业年间 (605-618年)。其钱合金成分因含锡、铅量增多而致使钱体呈青白色,故谓之“白钱”。制作规整,形制近似“开皇五铢”,面文“五铢”,笔画较细,“五”字交笔处呈缓曲状。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2: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腐化,营建东都、三征高丽、开运河、筑长城、巡江南,滥用民力,消耗了大量财富,财政迅速陷于困境。随着隋政权的摇摇欲坠,五铢钱制度也趋于崩溃,私铸盛行,劣币大量入市,有的地方甚至“剪铢锞、裁皮、糊纸以为钱”。1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大有衰退之势,五铢钱制度遭到破坏,官铸私铸,钱币名品甚多,大小轻重纷繁。隋朝建立后,通过整顿币制,五铢钱又重新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历史证明,统一的五铢钱的正常流通,便利了商品交易, 促进了经济发展。考古资料充分证实了隋代货币经济的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钱币,流通范围狭窄,极少留存后世,而相比之下,隋代五铢钱 (图8.1)流通范围广大,出土数量可观。1978年湖南长沙市发现一坛隋“五铢”,共计75公斤。2 这批“五铢”,制作精工,背肉好皆有周郭,直径2.3厘米,重约2.4克,形制及重量都与文献所记的“开皇五铢”基本相符。20世纪50年代,长沙隋墓出土的105枚隋五铢钱,呈灰白色,应为文献所记的“五铢白钱”。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2: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唐代货币

隋朝末年,全国各路义军揭竿而起,形成角逐乱世的政治局面。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 年),李渊废隋恭帝,自立为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此后,李渊及其子李世民经过十年征战,统一了全国。

唐代前期处于繁荣阶段,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辉煌灿烂。货币文化,作为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征显著,高度发展,成绩突出。 通宝钱制度的创立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通宝钱制度的创立及其意义

唐初沿用隋五铢钱和其他古钱。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罢五铢钱,行用“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是一种新的钱币体制,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制的结束,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也即钱文。钱文内容由“开元”与“通宝”两部分构成,前者昭示开始新纪元,后者表示通行宝货。自此以后,方孔圆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某某(多为铸币年号或国号)通宝、元宝、重宝等4。这 种钱文结构模式成为后来各代方孔圆钱的标准,前后流通一千三百余年,直至民国初期才逐渐消失。

开元通宝钱是采用母钱翻砂新工艺铸造的,严格实行标准化,形状、尺寸、重量等都有统一的规格。按规定,开元钱直径八分(约2.4厘米), 重二铢四索,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因其大小轻重适宜,便于流通,故成为后来历代方孔圆钱的重量标准。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对我国的衡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元钱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铜币称为一个钱。我国以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自此开始,原来实行的铢、索等计量单位停止使用。

在中国货币史上明确规定铜钱成色并作为一种制度,始自开元通宝钱。据史书记载,玄宗天宝间规定开元钱各种成分比例为:铜83.32%、白锡14.5%、黑锡(铅)2.12%。由于铜钱成色遵守所立法规,从而保证了质量。铜钱成色制度,至此臻于完善。

在钱文书体方面,开元通宝钱也有革新。我国古代铸币文字书体,先秦为大篆,秦至隋多为小篆,而自开元钱始则以隶、楷为主。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铜钱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高祖武德四年。《旧唐书•食货志》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索,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其形制类似汉代五铢钱,圆形方孔,面背肉好周郭均备,直径一般2.3-2.4厘米,重 3.3-3.4克。因其大小轻重适度,使用称便,故颇受市场欢迎,并取代了旧钱。

钱文“开元通宝”四字系欧阳询书,隶体,书法极工。《旧唐书•食货志》载:“……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新唐书》亦称 之为“开元通宝”。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成书时间比新旧《唐书》均早的《唐六典》却称之为 “开通元宝”。这就是说,该钱面文自唐代以来一直有对读(面文作“开元通宝”)和旋读(面文作“开通元宝”)两种读法。其正确读法究竟是对读还是旋读?这桩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疑案至今尚未澄清。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开元通宝”钱文书体,《旧唐书》说,含八分及隶体,而《新唐书》却说,含八分、篆、隶三体。大量实物资料表明,开元钱钱文并未有二体或者三体,而只有尚存八分(即八分书,因其二分似隶、八分似篆,故称八分)遗意的隶体。史书所记不准确,后学且由此引发诸多误解。

唐代铜钱尽管多达七八种,但其中唯有开元通宝钱最为重要。此钱终唐之世,鼓铸不断,数量巨大,版别极多。正因为如此,只能以其特征断代分期。 客户.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高宗之前)开元钱(图8.2),数量较少,版别较单纯,其主要特征是:形制规范,制作精美,直径2.4厘米,重3.6克。背面多无记号,少数有斜月纹;文字端庄,“元”字第一笔较短,第二笔左挑,“通”字走旁上部三撇不相连,甬旁头部开口 较大,“宝”字下部贝中间二横不与左右二竖相连。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6、四川万县冉仁才墓8、湖北安陆县唐吴王妃杨氏墓7所出 开元钱均属高宗之前的开元钱。河北石家庄市郊唐代钱币窖藏也有这类开元钱出土。
可以.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期(高宗至武宗间)开元钱(图8.3),数量巨大,版别复杂,其主要特征是:制作规矩,大小轻重基本一致,直径2.4厘米, 重3.6克;面无记号,背穿上或穿下出现月纹、星月纹;“元”字第一笔比早期者较长,第二笔有的左挑,有的右挑,个别的左右挑; “通”字走旁上部三撇相连,甬旁头部开口较小;“宝”字下部贝中间二横与左右二竖接近,有的已相连。这个时期的开元钱不但时有出土,而且出土量颇多,如河北邯郸矿区曾出土一万余枚9,西安王家巷曾出士一百八十余斤10, 石家庄市郊曾出土近百斤。
快播.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期(武宗之后)开元钱,数量虽不大,而版别却很复杂,其主要特征是:制作粗陋,形体较小,直径一般2.3厘米,重3.4克,钱文丑恶,且多湮漫,“元” 字第一笔较长,第二笔有的左挑,有的右挑,有的不挑;背面多无记号,少数祷以双月纹或孕月纹 。西安王家巷和石家庄市郊唐代窖藏钱币中均有出土。
快乐.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质开元钱集中出土于四川、陕西、江苏等地,其铸期由于文献失载,出土情况不详,尚难确定。在考古发掘资料中还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钱。 当十开元钱铸于唐代中期。 史载德宗建中初,判度支赵赞采连州(今广东连县)白铜铸当十 大钱,以权轻重。12此钱直径4厘米,重16.5-18克,轮廓文字系取初唐开元而放大,“元”字第二笔唯见左挑。铸量甚少,后世罕见。近年西安发现一枚开元大钱,直径3厘 米,重10克,制作精美,轮郭深峻,字文明坦。13 无疑,这是一枚极为难得的珍品,它的发现,为钱币学者深人研究开元大钱提供了实物佐证。

至于少量传世开元大钱,旧说多系于赵赞。但这种钱重达20克左右,且质地多为青铜,显然与唐代币制相悖。当今多数学者认为,此钱并未正式铸行,仅属开炉性质。

关于开元钱月纹来源,古今学者持有不同见解。以前学者几乎一致认为,钱背上的月纹系皇后在观赏初进蜡样时无意间留下的甲痕。至于甲痕属于哪位皇后,却各持一说,或曰太穆皇后窦氏,或曰文德皇后长孙氏,或曰杨贵妃。很显然,这些说法均缺乏真凭实据,不足为信。其实,钱上的月纹早在东汉灵帝时即已出现。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开元钱月纹系各个铸币炉的标记,它与其他钱的记号如星纹、云纹、鸟纹等一样均为铸匠所为。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唐代二百九十年中,除铸行“开元通宝” 外还先后铸行了五种新钱,即“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以及会昌“开元通宝。
“乾封泉宝”钱始铸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这是唐代第一个年号钱。高宗所以铸行新钱,目的在于整顿币制,禁止恶钱流通。《唐会要》载:“乾封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盗铸转多,遂改铸新钱,文曰乾封泉宝,钱径寸,重二铢六分。”钱文“乾封泉宝”,旋读,楷书(图8.9),以一当十,与开元钱并行。对这种虚价大钱,人民自然不愿使用,因此一年后便停铸。存世少见。此钱制作规整,字文明坦,直径2.6厘米,重3.4-3.6克。


欺负.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元重宝”钱始铸于肃宗 乾元元年(758年)。史载安史之乱使军费激增,财用不足,政府为摆脱财政困境,决定改铸乾元重宝钱,与开元钱并行。14  钱文 “乾元重宝”,对读,隶书,开创宝文称“重宝”先例。形制有二,其一,乾元元年铸行的乾元钱,直径 2.8厘米,重约7克,以一当十,后减重,大小轻重不等,版别复杂;其二,乾元二年铸行的重轮乾元钱15 ,直径3.5厘米,重约20克,以一当五十,后减重,大小悬殊。小平背重轮者,制作粗劣,存世稀少。
群友.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显然,无论乾元钱还是重轮乾元钱都是不足值的虚价大钱。由于这种虚价大钱折值极不稳定,所以当时民间称之为“虚钱”,而将开元钱称之为“实钱”。“虚钱”的大量流通,致使物价扶摇直上,社会不稳定。有鉴于此,政府决定实行新的货币政策,于上元元年(760年)改重轮钱以一当三十,随后又改重轮钱以一当三,乾元钱以一当二。代宗即位后,政府宣布各种乾元钱不论大小皆等价流通,皆当一文使用。结果,始铸的乾元钱、重轮钱多被销铸为器或被贮藏,几乎退出流通领域。流通中的铜钱日益减少,而社会对铜钱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尤其实行“两税法”后,通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通货紧缩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出现“钱荒”。政府为缓和因“钱荒”而造成的矛盾,被迫实行“限钱法”,规定每户藏钱数目。
漂亮.png

乾元钱和重轮乾元钱多为光背,少数背有星月纹、云纹、瑞雀纹等。“乾元重宝”背“十”字者,当是标明币值的当十大钱。此钱铸量极少,传世绝罕。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历元宝”钱铸于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系取“开元通宝”改刻而成。钱文“大历元宝”,旋读,隶书,“大历”二字不甚工整,书写草率。宝文称“元宝”始于此钱。形体较小,直径一般2.3厘米,重约3克,粗劣者居多,精美者极少。钱文偶有简化为“大”、“元” 一字者。

“建中通宝”钱铸于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此钱形体比“大历元宝”更加轻薄粗糙,直径1.9-2.1厘米, 重1.8-2克。钱文“建中通宝”,旋读,隶书,字迹大多草率,模糊不清,也有简化为 “中”字者。

在吗.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新旧《唐书》均无记载。因其铸工不精,有人认为出于私铸。考古资料证实,大历、建中钱铸行新疆库车地区,属于地方性质钱币,并非私铸。1992年新疆库车附近出土一批古钱3000余枚,其中主要是大历、建中钱。  这两种钱币在新疆以外的地区绝少发现,近几十年来,仅见安徽青阳,河北定州、鹿泉,内蒙古和林格尔等地有零星出土。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会昌“开元通宝”钱铸于武宗会昌五年,系唐代最后一种新钱。此钱形制与文字皆同普通开元钱,唯相异之处是其背面纪一字。《新唐书•食货志》载:“……淮南节度使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李绅首先将所祷新钱背面加一 “昌”字,以表示会昌年号。随后,中央政府明令各地所铸新钱一律标记本州名称。今所知,会昌开元钱背文有昌(会昌年号)、京(京兆府)、洛(洛阳)、益 (西川)、蓝(蓝田)、襄(襄州)、荆(江陵)、越 (越州)、宜(宜州)、洪(江西)、潭(湖南)、兖 (兖州)、润(浙西)、鄂(鄂州)、平(平州)、兴 (兴元府)、梁(梁州)、福(福州)、广(广州)、 梓(东川)、丹(丹州)、桂(桂阳)、永(永州) 等二十三种。其中最少者为“永”,其次为“福”、“丹”、“平”、“桂”。背“蓝”增添三朵云者,称“蓝三云”,增添“太平大王”四字者,称“蓝大王”,极其罕见,背 “京”反书者亦少见。二十三种背文中除“昌”表示会昌年号外,余皆地名简称。若将各种会昌钱收集成套,即组成所谓套子钱。
史载会昌开元钱始铸于会昌五年七月,至次年三月即因武宗病故而停铸。此钱因是取全国各州县废佛寺的铜像、铜钟等作币材铸造的,所以铸期虽短,而数量却很大。正因为由全国各地所铸,故而大小轻重不等,版别极多,直径一般2.3-2.4厘米,重3.4-3.4 克。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1.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2.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宗李忱即位后,尽黜会昌之政,对铸有背文的会昌开元钱,集中销熔复铸佛像。尽管如此,保存下来的会昌开元钱还是相当多的。考古资料证实了这一史实。北京南郊辽代赵德钧墓、河南临汝县金代钱币窖藏所出会昌开元钱,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都是可观的。
据旧谱载,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曾铸新钱,钱文“咸通玄宝”,对读,隶书,直径2.2厘米,制作不精,文字欠佳。开祷不久即令停废不行,实属偶铸,存世极稀,历来被泉家视为唐钱第一珍。此钱正史无明确记载。1990年甘肃宁县出土1枚。20 此钱直径2.4厘米,重4克。

3.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其他铜钱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又叛。在其据东都(今河南洛阳)期间,曾铸得壹、顺天两种大钱。《新唐书•食货志》载:“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既而恶‘得壹’非长寿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 “得壹”系钱名,“顺天”为年号钱。

4.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壹元宝”钱形体厚重,大小近于重轮乾元钱,一般直径3.6厘米,重18克(大型者,直径3.9厘米,重21.5克,极罕),以一当开元钱百枚。制作精美,外郭宽阔,钱文“得壹元宝”,旋读,隶书,背多月纹。背四月纹及云纹者极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天元宝”钱形制大小同得壹钱,亦以一当开元钱百枚。钱文“顺天元宝”,旋读,隶书,背多月纹或星月纹,光背者甚少。
5.png

以上两种大钱,铸期短,铸量少,加之战乱之后多被销熔,因此传世不多,其中得壹钱尤为鲜见,故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由于洛阳为得壹、顺天钱的铸地,所以洛阳及其附近地区的唐墓和窖藏出土这两种钱的数量较大,版别也比较丰富。1987年,荥阳县广武乡出土一灰色陶罐,内装钱币196枚,其中得壹钱64枚,顺天钱132枚。21  1992年,洛阳邙山南麓发现一座唐墓,墓内人骨架附近出土一批钱币,其中 “得壹元宝” 3枚、“顺天元宝” 7枚。《1996年,河南长葛出土数百枚“得壹元宝”、“顺天元宝”。所出两种钱币,顺天钱数量较多,版别丰富,其中1枚背四月文钱,前所未闻,属首次发现,十分珍贵。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髙昌吉利”钱为地处西域的麴氏髙昌国所铸。史载高昌国建立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至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为唐所灭,前后共140年,高昌吉利钱多为铜质,钱体较厚,制作较精,直径2.6厘米,重约10克。钱文“高昌吉利”,旋读,隶书,字文明坦。从“吉利”二字分析,“高昌吉利” 可能是一种标有国名及吉语的纪念性铸币。此钱传世极罕,近年来唯在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及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各发现一枚。
6.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绢帛与金银铸币

唐代沿袭南北朝以来的传统,绢帛作为法定货币与铜钱并行。由于流通中的铜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民间普遍使用绢帛,其数量比铜钱还要多些。从总体看,终唐之世,绢帛不仅作为价值尺度,同时也作为流通手段,业已成为十足的货币。对此,古代文献记载颇详,唐初举凡官俸、赏赐、税捐、贿赂等几乎都以绢帛支付。物价的表示,劳动的报酬,也均使用绢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高宗即位后才有所改变,开始实行钱帛兼用政策。

流通中的绢帛,按政府规定,皆以匹计,一匹长四丈,宽一尺八寸。关于绢帛的购买力,各个时期并不等同,一匹绢,贞观初值一斗米,及至开元间则值十余石米。至于绢帛与铜钱的比价,各个时期也大不相同,一匹绢,开元年间值二百文,开成年间值六百文。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支付与储藏手段,贵金属金银在唐代发挥了重要的货币职能,赋税、进奉、军政开支均可以金银支付。当时金银铸币形式最流行的是铤及饼,其计量单位为“两”,大铤五十两,有的在其正面或正背两面刻以文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银饼
7.pn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成立后,唐代金银铸币实物如金铤、金饼、银铤、银饼时有出土 。1979年山西平鲁县出土金铤82块、 金饼4块。《金铤多呈长方状,重66-1091克不等,大多无铭文,有铭文者仅5块。铭文系用刀刻,其中一铤正面刻有“乾元元年岁僧钱两金贰拾两”。唐代银铤的形制有三种,第一种为平首或弧首直身形,第二种为平首束腰形,第三种为船形。从出土数量看,以直身形为主,束腰形尚属少数。船形银铤 形制特殊,出土极少。1956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银铤4块,其中两块正背两面均刻字,两块唯正面刻字。26 铤呈筑状,其上的文字内容包括年月、重量、人名等,如一铤正面刻字一行:“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臣杨国忠进”,背面刻字三行,其中一行:“天宝十载正月日税山银一铤五十两正”。从刻铭不难看出,这些银铤系唐代权臣杨国忠及中上层官吏进奉贡献之物。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银挺8块、银饼22块。
唐代铸造的金银开元通宝钱 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一种玩赏品,主要作为宫廷赏赐及贵族、官僚间的馈赠之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金质“开元通宝” 30枚、银质 “开元通宝” 421枚。28这批金银开元钱,其形制大小近于铜开元钱,版别甚多,背或平素,或铸月纹。

唐代金银价格不见于文献,金与银交换的比价亦无史料佐证,据推测,黄金一两值六七千文,值白银五六两。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3: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重视的是,中唐时期所出现的经营汇兑的信用机构和类似汇票性质的“飞钱”。《新唐书• 食货志》载:“……时商贾至京师, 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 号飞钱。”飞钱产生的原因归而总之有二,其一,商业发达,交换频繁,而铜钱缺少,且各地官府不准携钱出境;其二,商人携带大量铜钱既不便,亦不安全。从史书记载分析,当时经营汇兑业务者除商人外,还有地方官府的驻京办事处。这些办事处或富商的商号在接受商人现钱时发给票券的半联,而将另半联寄往外地的有关官署或商号。商人返回本道后即可合券取钱。在中国历史上,飞钱是最早的汇兑事业,是最早的汇兑制度。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8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7: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此贴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10 01:03 , Processed in 1.092777 second(s), 22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