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实寄封作为集邮者组集参展最重要的素材,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实寄封的收集和研究始终远远滞后于邮票的收藏。迫不得已,很多邮友不得不自制实寄封进行交换、互寄、收藏等等,笔者就深有感触,当前自制实寄封存在的“四”难。 一难缺合适票源。当前实寄封中最难得是缺少合适的票品,现行邮票发售体制下,邮票绝大多数都是提前预定,亦或是少部分集中在集邮柜台发售。集邮柜台大多设立在邮政支局,只有极少数设立在人流量较大的邮电所,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群众来说,受到居住条件的限制,根本不会为了寄信好看,跑到集邮柜台所在的支局去购票寄信,这就造成了实寄封使用最主要人流群体缺票的难题。 而少数集邮爱好者处于制作实寄封需要专门到集邮柜台购票,也不是每次都能买到。对于很多热门票,往往不在柜台销售。比如第三轮壬辰龙,首日就被各种关系户抢购一空,根本轮不上集邮爱好者,即便是预定的那几套邮票,根本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遇到热门票,集邮者抢都来不及,还怎么舍得拿出来实寄,这也是源头上导致实寄封越来越难收集的弊端。 二难缺原地首日。有经验的集邮者都知道,首日原地实寄封是非常珍贵的,收集和研究的价值非常高。但是,对于普通集邮爱好者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收集到自己制作的首日原地实寄封的,只有发行的票品恰恰在集邮者所在的城市,或者不远的相邻城市,才有可能亲自制作和实寄收藏。 这就造成了很多集邮爱好者一方面不得通过网络同邮票发行原地的集邮爱好者手中购买,另一方面通过集邮网站订购商业味道较浓的商业首日原地封。这些实寄封出于节约成本人力的因素考虑,往往将全套邮票粘贴在一个信封上实寄,不管是寄往港澳台,还是国内挂号,都超出了实寄邮资范围,收集起来实在是别扭,组集藏展也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难缺适用信封。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一枚品相上乘、质量精美的实寄封,自然少不了一枚好的信封,有道是红花还须绿叶扶,这个绿叶就是信封。当前,实寄封收集中,面临缺乏信封的难题。一方面是缺乏原地有关部门的公事封,公事封因为涉及到单位,没有一定的关系,是弄不出来的,对普通集邮爱好者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另一方面是缺乏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普通美术信封。邮局出售的信封过于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一张面孔。 记得十几年前,各种各样的信封、风景信封、彩色信封、卡通信封、美术信封随处可见,对于制作实寄封来说,封源特别丰富。后来因为邮政部门规范管理,规定各种信封不得使用,封源大大减少,集邮者制作实寄封可选择的余地大打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集邮爱好者实寄封收集热情锐减。 四难缺交换人群。实寄封从寄信、发出、收集到研究,整个一个过程要经历很多的环节。一枚品相完整、内涵丰富的实寄封,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有的真可谓用珍罕来形容。但是实寄封的交换却是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很多集邮爱好者在本地集邮市场买不到合适的实寄封,需要大海捞针般的从网络上进行地毯式的搜索、购买,费时费力不说,还经常因为精力有限错过了合适的实寄封;另一方面,主要是出售的时候非常困难,实寄封收集研究的人群很少,在集邮爱好者中的比列非常小,很多集邮爱好者往往是在组集参展时才想起来去购买实寄封,属于临时抱佛脚类型。 这也导致了很多集邮爱好者手中的实寄封无法变现、出售,交换人员太少,成了压箱底的,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集邮爱好者收集研究实寄封的积极性,大量的实寄封被白白丢弃,甚至是别剪下来作为信销票配套使用,令人扼腕痛惜。 因此,改变实寄封收藏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邮政部门最大限度地扩大基层邮电所的票源供应,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寄信需要,从源头上根本解决票源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广大集邮爱好者要行动起来,共同呼吁和参与到实寄封收藏中来,为实寄封收藏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