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999|回复: 1
收起左侧

邮票版别的辨别方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17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5-22 16: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邮票的版别有很多种,分别有胶版、影写版、雕刻版、影雕版、胶雕版。而在选购邮票时,男,面会遇到许多假票,所以邮票辨伪十分重要,其中,邮票版别的辨别方法需掌握的。
    在中国,雕刻版的邮票始于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此后,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都曾发行过许多雕刻版的邮票。雕刻版邮票是由邮票雕刻师在钢板上雕刻上邮票的图画和文字,然后经过淬火使钢版硬化,再用母模复制成印版。雕刻版邮票成本工艺高,防伪性好,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雕刻版与其他雕版邮票的区别就在于,雕刻版邮票的雕刻画面面积广,占据邮票票面99%。举中华民国邮票——国父像伦敦三版邮票为例。邮票的雕刻范围占据整个票面面积广,国父肖像的纹路十分清晰,在票面边框刷色较深处呈现光泽。而雕刻版邮票,用手轻轻触摸比胶雕版和影雕版的邮票更有凸感,使人观赏感觉邮票立体感强。中华民国早期邮票大多采用雕刻版印刷,国父及先烈遗像雕刻版邮票较多人使用,所以辨别民国雕刻版邮票最好用放大镜照邮票的纹路是否清晰,和触摸邮票票面凸感。
33.jpg 44.jpg
                       全套《国父像伦敦三版》邮票及高倍放大镜下的邮票
    影雕版邮票是雕版邮票的一种,比较经典的影雕邮票,如J58《中国古代科学家(三)》、T57《白暨豚》、T67《庐山风景》、T100《峨眉风光》等,均为影雕邮票的代表作,众人熟知的80年版庚申猴票也是采用影雕版印制的。影雕套印,顾名思义,是由影写版和雕刻版混合套印的邮票。影雕版邮票票面上雕刻范围小于雕刻版,在邮票画面中的主景用以雕刻,之后刷色。像T100《峨眉风光》特种邮票中的第四枚“朝霞初照洗象池”,外部而观,邮票边框及围绕的莲花图案及下面的“中国人民邮政”、“1984”的字样采用了雕刻手法,而邮票内部主景,寺庙中的柱子、屋檐及周边的树木采用了雕刻的手法突出主题,再刷色,使得邮票看起来层次和色彩分明。
                333.jpg
                        《峨眉风光》邮票与高倍放大镜下的邮票
    胶雕版邮票是由胶版、雕刻版套印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邮政部门发行的第一套胶雕套印的邮票是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邮票。早期的像纪59《三八国际妇女节》、特30《剪纸》、特34《首都机场》均属于胶雕邮票,而后期的胶雕套印邮票则在2004年后居多,如《丹霞山》、《台湾古迹》、《青城山》。胶版套印的邮票,雕刻图案的面积并不如影雕版和雕刻版的邮票广,用手触摸票面时,只有在雕刻的主景图有凹凸感,在无雕刻处有明显的光滑感,而在雕刻图案上有网状雕刻线,呈交叉状,则区别于影雕套印邮票画面依主图逐笔而刻。
                         4.jpg
    影写版也称照相凹版,是用照相方法制成的凹版。影写版是邮票一种印制方法,其方法比较普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中,许多邮票都是采取影写套印方法印制的,特别是现在新发行的邮票,大多是影写版邮票。鉴别影写版邮票,需用高倍放大镜,可观邮票画面中的原点,呈网状结构。
                      5.jpg
    胶印版也叫做平版,胶印版邮票和影写版邮票一样,是当今邮票最常见的两种印刷方法。因为胶版邮票工艺成本低,所以在市场上大多假票都是胶版的。而区分胶版邮票的方法也和影写版一样,看邮票画面上的圆点,影写版邮票的圆点呈网状,圆点是空心的;而胶版邮票上的圆点是实心的,且边缘整齐。

                     
6.jpg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204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5-29 1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4-6-2 12:12 , Processed in 1.083049 second(s), 26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