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俱兴的新生政权,面临着诸多根本没有想到的压力和困难,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是错综复杂的。在国内,解放战争并未结束,除台湾外,沿海岛屿还有舟山,马祖,金门,海南尚待解放;在大陆上,两广和西南的云,贵,川以及新疆,西藏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战争还要继续进行,军费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 国民党政府遗留下的几百万军政人员,到1950年最高峰时,这些俘虏达到550万人,加上国民党政府的350万公职人员,共计900万人。他们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对他们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 旧中国的工业和农业都极其落后,从1937年到1949年,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建立时,工农业生产远没有达到战前的水平。从农业来看,抗日战争以前全国粮食的最高产量为2800亿斤,而1949年大约只有2240亿斤。1950年计划增产100亿斤,距离战前最高水平还差很远。棉花生产的情况更坏,只有战前的一半左右。当时农村每人每年的收入约400斤粮食,需要向国家缴纳80斤公粮,这个负担是相当重的。 1949年我国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主要产品同历史最高年产量比较,煤减少48%,铁减少86%,钢减少83%,棉纺织品减少25%以上。由于农业生产没有恢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维持正常生产都很困难,而且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恶性通货膨胀,市场极为混乱。以上海为例,与战前相比,物价上涨高达200倍,城乡人民购买力低下,商品卖不出去,使工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大批工人失业。 交通运输更是亟待恢复。当时全国有铁路2万多公里,除了东北(占40%左右)因解放早得到恢复外,关内的铁路尚在逐步恢复之中。航运可供使用的船只很少,大都是吨位小的沿海,内河轮船,许多海轮被国民党胁迫到台湾或香港。 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商品流通不畅,这就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当时农村负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1.4%,城市负担占38.9%,而实际上许多税收,如盐税,货物税,屠宰税等,很大一部分还要转嫁到农民身上,国家企业收入只占17.1%,以上三种税收政策收不够国家的支出,还会有赤字,这就要发公债。在编制1950年国家预算时,支出的82%靠各种收入,7%靠公债,其他靠发行货币。 解放初期水旱天灾相当严重,全国有1.2亿亩耕地4000万人受灾,对这些灾民,人民政府不能置之不顾,必须采取紧急救济和生产自救等措施,这也要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为了恢复交通,抢修铁路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自1876年吴淞铁路的出现,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73年之间 中国大陆已经建成23500多公里的铁路,但有近一半因受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的破坏,处于瘫痪状态,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约11000公里。 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而管理体制则模仿 苏联的方式。1950年代初,首先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 成都到 重庆的 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而一批遗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技术人员也被吸纳到铁路建设队伍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是在1950年,有800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被送往甘肃协助修建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1961年8月, 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完成并交付营运,成为中国的第一条 电气化铁路。 从 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铁路建设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中国的铁路进入了有计划地大规模建设的时期。 195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粮食局公粮票证(小米)拾叁两(旧制),堪称新中国粮票上的第一辆“火车”,这枚粮票上的火车头是PL3型51号(曾称ㄆㄌ3型) 蒸汽机车,由 日本川崎株式会社于1935年制造的一种小型侧 水柜式 调车机车,又称“ 草原式”,曾在 中国东北地区使用。 详细技术参数如下:机车型号:PL3型51,轴式排列:1—3—1,全长:10.77米,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牵引力:16800公斤,制造 国家: 日本国,制造年代:1935年。这是新中国铁路第一次登上粮票的开端,充分说明了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粮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患难与共的铁路,则在2013年完成了政企分离,为中国最后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天,高铁、动车组驰骋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省会城市、首都北京之间的朝发夕至、夕发朝至成为现实。中国铁路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强的运输保障和巨大的运输动力,支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