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上海证券报讯 三年前,马德光在山西开始着手处理自己的企业。山西首屈一指的驾校、道路设施标牌厂、煤炭业等,几个企业以及差不多两千多位员工的安置,让这项收尾工作持续到2011年底才完全结束。
三年后,在苏富比扎根亚洲四十年秋拍的北京预展现场,马德光可以笑言自己这位十多年的“业余老藏家”终于转正了。
结束企业对于一个中国企业家来说,都不可能是一两个原因可以简单使然的,但十多年的艺术品收藏,让本就更愿意享受生活的马德光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放下一份重的事业,而选择了一份相对轻松但同样需要胆识的事业。
高起点入市 选对拍卖行选对人
1997年,在老家山东结束了将近十年的部队生活后,马德光到山西开始创业。那时候马德光已经逐渐涉足邮票、电话磁卡和纪念币的收藏,在磁卡热的年代,这些藏品让马德光尝到了甜头,直到两年后,满怀欣喜的马德光着手收藏象牙时,初入艺术品市场的信心一下子被一批人工合成的“假象牙”击中。
“当时在下边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也正是早期在“下边”走过弯路的经历,让马德光至今仍将“找对的拍卖行”作为收藏重要准则之一。
2001年,马德光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进拍场,回忆起来,马德光仍觉庆幸:“现在我都觉得朋友带的路子比较正,第一次进拍卖就是中国嘉德。”2001年第一次进拍场,企业家的实干精神表露无遗,“当时就买了两张齐白石,一张山水,一张花卉,还有一张董寿平的青绿山水,和一张山西祁寯藻的书法——他是嘉庆和咸丰两个皇帝的帝师,当时齐白石的山水才40多万,花卉才十几万,祁寯藻的书法才44000,现在都过百万了。”
在多番跟人谈及自己的收藏经验时,马德光不得不承认,对他而言,做一个收藏家,不但要选对拍卖公司,更要选对人。这句过后看似简单的经验之谈,是在这十多年的收藏历程中一再被验证过的。
就是2001年,马德光带着这样不算低的起点正式进入艺术品市场。企业的风生水起让他有部分闲散资金,而在朋友“要买就买好的”指导下,马德光在进入艺术品市场时,便想自我定位成以收藏齐白石为主。直至2003年,马德光认识了国家鉴定委员、北京市文物局的章津才老师,“我觉得我的收藏走上正路还是因为章津才老师,刚进来的时候我买齐白石是因为觉得要买对的,后来章津才老师教导我,收藏艺术品不光要买对的艺术家,还要买精品,他当时推荐了徐悲鸿。”当年,马德光开始买张大千和徐悲鸿,近现代书画的收藏体系就此建立。
也就在那一两年,马德光在北京翰海拍卖的一次预展上,遇见了翟建民。本来就喜欢瓷器却不敢下手的马德光,在那次预展上看中了一件嘉庆粉彩的龙凤盖罐,“当时我就去问翟建民这个对不对,好不好,结果他说挺少见的,挺好,我问他多少钱合适,他说第一次买瓷器别买太贵,预期100万到120万元就买,但是我买艺术品还是喜欢的东西就想买到,多花点钱无所谓。我记得当时好像落槌价是180万元,加上佣金我第一次买瓷器就小200万了。”
到了2008、2009年,马德光接着认识了香港的万健夫妇,在他们的指点下开始涉足杂项领域。直至现在回忆起来,马德光再三感慨:“其实我的收藏挺杂的,但是人对,而且选的拍卖公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