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纸邮票钱币网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邮票 钱币 银元
查看: 809|回复: 1
收起左侧

试论文献集邮在集邮活动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4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9-20 21: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内容摘要
本文从集邮文献的收集、研究、赏评、展示和交流入手,探讨文献集邮在集邮活动中的作用。即文献集邮增加了集邮收藏的内容并有助于集邮研究,有利于提升集邮文献的质量、提高集邮文献作者与编者的水平,丰富了集邮活动的形式。
2005全国文献集邮论坛的与会者达成共识:“以对集邮文献的收集、研究、赏评、展示和交流为主要内容的集邮活动方式和过程,称之为文献集邮。”笔者试从这样的共识出发,探讨文献集邮对集邮活动的作用。
集邮文献的收集增加了集邮的收藏内容并有助于研究邮学
集邮者从开始收集邮票入手,逐渐地扩大收藏邮品的范围。集邮者大都期望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当他们接触到集邮书报刊时,往往会被其中的集邮知识所吸引,一部分集邮者逐渐对集邮书报刊产生了兴趣,在收集邮品的同时也多方收集集邮书报刊等集邮资料,集邮文献为集邮者提供了新的收集乐趣。
集邮者收集集邮文献,为其学习邮识、传播邮识及进行邮学研究提供了平台。利用集邮文献获取邮识,在学习时若建立必要的资料卡片或资料索引,可便于以后查阅。学习邮识要善于思考,即使是权威性的集邮文献也难免存在失误之处,由于收藏集邮文献就可以多读、多思,通过分析、考证获得真知。多数集邮者或者没有机会接触某些集邮文献,或者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头的集邮文献,文献集邮者可以利用自己收藏的集邮文献,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趣味性的、资料性的内容精选出来,经过消化、归类、总结,传播给其他的集邮者。集邮学术研究离不开相关档案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如要研究新中国邮票,则需要学习《中国邮票史》第7-9卷、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集邮》杂志、《情系方寸——我的邮票设计道路》等集邮文献。掌握最新版本的集邮文献是邮学研究的基础,例如2003年已出版了《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其中记述了“文革”时期发行的邮票,揭开了“文革”期间几套撤销发行邮票的神秘面纱,但是时至今日仍有邮文沿用以前的种种不实传闻。
集邮文献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集邮文献的质量
对集邮文献编辑、内容、出版等方面进行研究,必将不断提高我国集邮文献的水准。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大型集邮工具书、集邮史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邮票史》等,这些集邮书籍对于发展我国集邮事业意义重大,受到集邮者的欢迎,并在世界邮展中获得过大奖。这些集邮书籍大都是发挥我国集邮界精英们的集体力量编辑而成,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进行总结。但是,这些集邮书籍的编辑还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集邮书籍在编辑或修订时,因种种原因致使时间紧迫影响了编辑、修订质量,出现了较多的失误,显然这方面的教训也应该认真研究。
通过对集邮文献的研究可以补正集邮文献中的错误和遗漏,包括《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邮票史》、《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等权威集邮工具书在内的各种集邮文献难免存在错漏问题,在学习、利用、研究集邮文献时也要注意发现问题,通过认真考证后进行补正,为集邮工具书的再版、修订提供资料。
《中国集邮大辞典》1996年出版,1999年、2009年两次修订。编辑大型集邮工具书不易,其修订工作也非易事,两次修订后的大辞典虽然不断改进但仍有种种不足之处。又由于集邮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术语出现,显然大辞典还会进行修订。总结前两次修订的教训,应该建立修订大辞典的长效机制,全国集邮联和文献集邮组织要重视这一工作。可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集邮术语认定小组,分工对大辞典进行研究,提出修订建议,通过集邮报刊开展讨论,广泛征求集邮者的意见。
赏评集邮文献既可以宣传集邮又有利于提高集邮文献作者与编辑者的水平
如今年4月13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的“王新中《邮缘——我的集邮人生》研讨会”,此次会议由齐鲁集邮研究会牵头,联合全国46 家民间邮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邮会代表及集邮者,其中既有邮坛精英,也有集邮新秀,近200人出席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历时长达7个半小时。30余位邮人登台发言。这次活动筹备了4个多月,研讨会拟出了“《邮缘》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邮文化事业”等8个征文题目,全国50位作者撰写了55篇论文。显然这样的研讨会对于宣传集邮文化,发展我国的集邮事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又如,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先生在2000年至2002年间,受聘担任《集邮报》顾问,每季度给报社写出一篇“评报与建议”。葛先生对每个季度发行的《集邮报》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优点、缺点,并提出建议。笔者所见到几篇评论均在2000字以上,对每季度报纸的优缺点及建议都是非常具体的,这样的评报显然有利于提升《集邮报》的办报质量。
展示和交流集邮文献丰富了集邮活动的形式
在邮展或其他集邮活动中展示集邮文献,通过各种方式交流集邮文献,既可丰富集邮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又可以扩大集邮的影响力,丰富文献集邮者的收藏。
展示的集邮文献通常是稀缺珍贵集邮书报刊及其他集邮资料,反映出文献集邮者的收藏成果,参观的集邮者能大饱眼福,同时还能向社会展现集邮收藏的深厚文化底蕴。
集邮文献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赠阅、交换、购买、拍卖等,特别是通过网络使集邮文献的交流更加便利。很多文献集邮者利用网络交流集邮文献,既丰富了藏品,又收获了快乐。
今年6月份,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文献集邮研究会的例会,例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林轩老师赠送及拍卖集邮文献,林轩老师将带来的一部分复品依据与会者的收藏范围分别赠与多位与会者,又将另一部分的复品进行拍卖,竞拍十分活跃,例会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拍卖所得全部赠给研究会用作活动经费。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签到天数: 84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2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专业的邮币卡交流交易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本站规则|联系|小黑屋|花花纸邮币卡网 ( 苏ICP备19047458号-1 )

GMT+8, 2025-8-26 15:07 , Processed in 1.358976 second(s), 20 queries .

版权所有 @ 南京阿库鲁鲁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苏公网安备3201110201004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